
從孤單格子間到共融社群 – 也許員工需要的不是咖啡,是歸屬感
工作場所的新革命 - 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方法促進連結與信任
我們正經歷數十年來有關工作的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正在改變協作和使用辦公室的方式。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難以跟上;永續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各家公司迅速擬定出對應政策、改變實踐方式,並為實現永續目標而創造共享所有權;企業雇主們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優先將員工身體健康置於首位;以上這些變革中的轉化有些是漸漸地萌芽,而後急速產生變化,有些是一下子爆發出來,讓企業領導者和員工措不及防,感覺像被卷入漩渦般喘不過氣。
在眾多的變化中,領導者意識到工作空間需要做一些與過去完全不同的事情,但需要知道在何時採取哪些行動卻相當困難。員工想要被更好的對待,但 ”更好”的描述讓人感覺虛幻且難以定義。
以上的問題可能可以從這裡找到答案 – 社區 Community
社區擁有兩個層面: 我們居住的場所以及在其中建立的人際關係。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方式便可同時滿足這兩個層面。
Why You Need It .
社區意識比以往更為重要,”社區深化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花了太多時間與螢幕互動,但仍然感覺淹沒在資訊流中,缺乏與他人之間實際的互動。”Steelcase工作空間未來研究負責人Patricia Kammer表示,”在科技飛速成長的時代,時間和地點變得零碎分散,人性各個層面都受到損害,為此,企業組織必須更加考慮能夠深化人際關係、建立信任和培養深厚社群關係的環境和體驗。”
我們很難改變對辦公室的觀念。超過一個世紀的辦公室設計一直以快速、有效率完成工作為設計目標,也就是設置辦公室是為了加快工作流程,即便在20世紀中期出現的開放式辦公室設計,以及隨後出現的一排排的工作站,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這種方式遵循的是一種通用 (one-size-fits-all) 的設計方式,並無法滿足現下企業組織的複雜需求,也無法滿足人們希望被當作 “人” 來看待的需求。然而在世事多變化的同時,人類的天性就是會緊緊抓住已知又瞭解的事情不放。今日,走在尖端的企業組織都意識到需要一個更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方法,但我們該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呢?
在《獨自打保齡球》(Bowling Alone) 一書中,作者Robert Putnam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如何變的越來越疏遠,他的研究發現人們變得越加疏離:我們不再與家人住在同一個社區、加入同一個俱樂部或認識左鄰右舍。。Robert指出工作是少數能讓不同族群聚在一起解決共同問題的地方。

What Is It.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是一種思考辦公室規劃的方式。從都市規劃中汲取經驗,進而打造出優質的生活場所 (下文將有Jane Jacobss提出的要點),是一種讓社區內的居民(員工)參與的規劃方法,應用更好的方法支援他們當下所需的工作方式。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塑造行為能促進身心健康,通過共同經驗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建立連繫、信任、目標感以及對彼此的承諾,最終展現一個充滿活力的工作場所,可以輕鬆應對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這有助於建立韌性,也讓員工更加投入,使企業組織蓬勃發展。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是一種更注重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法,強調在設計過程中納入包容性,並了解人們真正的工作方式。”Steelcase全球設計總監Meg Bennett說明–”偉大的城市是建立具有社群意識的辦公室設計靈感來源。”
從偉大城市中的種種地方汲取靈感,以社區為出發點的設計將這些想法轉化為工作場所:好比熙來攘往的市中心將人們聚集在一起;鄰里空間是人們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區域;商業區則讓人產生新想法並解決問題;大學和圖書館空間提供大家學習之用;公園或廣場是放鬆休憩的好去處 … 這些地方都能滿足多重需求,不同空間的互補特性讓人們得以選擇能發揮所長的場所,並支援一天中的各種活動。
“我們需要感受自己能夠控制與他人連繫的地點、時間和方式。”澳洲昆士蘭邦德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Libby Sander說道。研究證實缺乏對工作環境的控制權,與生理壓力指標 (ie:心率)之間存在著關聯性。Sander指出,提供多樣化的空間,就像那些活力蓬勃的城市中令人驚喜的角落,讓人們有更多的控制權,進而減少壓力。
Steelcase的全球研究人員和設計師們在二十多年前開始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借鑒了Jacobs等思想領袖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研究場所對人類行為影響的研調。最初構想發展於2000年代,推翻了當時流行的線性隔間配置規劃,引進多樣化的空間規劃模式,以引發更多互動。隨著工作、科技和期望的改變,這種設計方法和規劃手段不斷演變,如今這樣的設計方法能夠應付新的工作場所行為模式所帶來的快速改變:視訊變成生活、人工智慧帶來的超級循環 (AI supercycle)、建立文化以支援工作中日益重要的心理健康和健康福祉。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方法不只是一種比喻,而是有研究基礎的,”Bennett解釋道,”當我們辨識出種種行為模式時,我們就可以設計空間來支援個人和團隊的實際工作方式,進而整合聚集處,為個人創造空間選項,並利用設計誘導進而產生新的行為模式,幫助人們有更好的工作體驗與表現。”
Bennett指出,這種設計方法不同於注重階級、效率和標準化的規劃方法,”這是超越高效率和高效能的辦公空間設計方法,是關於設計出能孕育連結和交流的體驗,也就是讓空間影響人們有關於身心健康的獨特需求,如:個人和團隊的心理、生理和情緒健康,這就是在工作場所中建立社區的方法。”
“社群與辦公室之間的相似處非常明顯,畢竟,誰會對於能創造多樣化、活力、培養創意和偶然性的空間有直接的興趣?
答案是資方!”
Malcolm Gladwell
工作設計 (Designs for Working),《紐約客》(The New Yorker),2000年12月
How To Do It.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用三個階段來創造出能夠適應變化又具有靈活性的工作場所:
Understand 瞭解:
首先,讓成員 (一個由員工和主管組成的多元化團體) 參與其中,深入瞭解實際的工作方式,就像包容性設計原則 “與人共同設計,而非只是為人設計” 一般讓擁有各種生活經驗的人參與其中,進而創造出一個能滿足各種能力、偏好和工作經驗的環境。這樣做的目的出於各企業組織對於使用辦公室的方式和時間有不同的觀點,同時,了解出勤和員工在各空間移動的模式也很重要。
Design 設計:
核心原則是打造不同類型的多用途空間,以支援人們所需的各種工作方式,其中包含五個不同的區域,或稱為 “分區 (districts)”,其靈感來自於充滿活力繁榮都市中的各種元素,人們進辦公室的工作頻率、類型以及偏好的工作方式將會影響每個區域內的選擇,包括指定或共用工作站的數量、個人空間與協作空間的比例、科技需求等等。
Measure 評測:
定期評測有助於辦公空間進化和對應改變,衡量效率和效益固然重要,但檢查工作場所的影響力也很有幫助,即工作場所給人的感覺,當人們感受到連繫和歸屬感時,就會產生強烈的社群聯繫。
來自 Jane Jacobs 的小撇步
Jane Jacobs是二十世紀富有遠見的都市活動家,她提倡以社區為基礎的都市發展方式。
她與當時想和分化社群的都市規劃掮客對抗,主張都市空間混合用途發展,增加不同類型的空間,讓鄰里關係更緊密。Jane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遠,與社會的距離也會越遠。她的開創性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描述著有助於人與人之間連繫的匯聚路徑和豐富的空間類型,讓人在都市裡感到愉悅,”沉悶、了無生氣的城市,”她寫道,”只包含自我毀滅的種子,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但活潑、多元、熱情的城市則蘊藏著能夠自我再生的種子。”
Malcolm Gladwell亦討論過Jacobs的著作,以及建立社群意識的重要性。但他更進一步地建議企業組織應該以充滿活力的城市做為工作場所的藍本,”社區與辦公室之間相似之處非常明顯,”他寫道,”畢竟,誰會對於創造多樣化、活力、能培養創意和偶然性的空間有直接的興趣?答案是資方。”
Gladwell的文章 “為工作而設計 Designs for Working” 刊登在 2000年12月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 中,報導了由 Steelcase 開發的一種新的工作空間設計方法,該方法與創造活力社區為基礎的方式有著相同原理,這種設計方法在今日更具有關聯性。
當辦公室遇到都市規劃
Jane Jacobs對於如何創造充滿活力的都市與社區提供了簡單但有見地的想法,這些想法可以輕鬆地轉移到辦公空間:
Density 密度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遠,社交距離就越遠,所以需要尋求適當的平衡,讓人與人之間既有足夠的距離,又不會感到擁擠。
Lively Sidewalks 充滿生氣的通道
打造戶外聚會空間,例如咖啡廳、長凳或小花園,讓人們走向外面放鬆並建立人際關係。
Diversity 多元化
在規劃辦公空間時,混搭不同類型的空間配合不同的行為模式,千篇一律的規劃可能會讓辦公室變得單調無趣。
Mixed Use 空間混搭使用
當不同功能的空間融合在一個區域時,都市會更有活力;住宅、零售、商業和公園等公共空間融合在一起,會產生更多活動、更有活力,也更方便。
Short Blocks 小型空間
空間之間的距離越短,視覺上就越有趣。如果空間之間的距離較長,應想辦法將其打散,鼓勵人們在動線上停留或互動。
Community Involvement 社群參與
來自社區居民的在地知識會比「外來專家」更有價值。
在工作場所規劃社區
充滿活力的都市提供多元化的空間,滿足人們的需求。受此核心原則的啟發,以社區設計建立在5個截然不同但又相互關連的混合用途分區之上,這些分區可支援多種類型的工作,共同創造出激勵人心的空間體驗所需的實體基礎設施:市中心、團隊鄰里空間、商業區、都會公園和大學區。
都市 – 包括住宅區,以及供人們聚集、休閒和流連的公共場所,例如公園;同樣地,辦公室中的每個分區也都對應特定目的,並能支援多種工作模式-如專注、協作、社交、學習和休息,“這些不僅建立社區的基礎,這個概念還可透過釐清所需空間的類型及其目的,簡化設計過程。“Bennett 解釋。
不同的分區也塑造出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兼作家Eric Klinenberg所謂的社會基礎設施,也就是要打造出可進行互動交流的場所。社會基礎設施鼓勵人與人更加經常交流,進而建立更牢固的關係,促使相互支援並加強合作。
以都市規劃為靈感的工作空間分區

靈活的規劃方式
充滿活力的工作空間包括5個分區,每個分區依據企業組織個別需求而變得獨特。分區的空間形狀和大小會受種種因素如建築結構、混合工作政策、偏好的相鄰區域和文化帶來不同的影響。
小型 + 中型辦公空間
中小型辦公室在設定分區時可能只能一種分區一個空間,專門為滿足特定員工及其工作流程的需求而量身打造。
大型辦公空間
規模較大的企業組織可能會將各種分區散佈在各個樓層,以不同的規模、相鄰空間和數量來滿足團隊的需求,並在每個樓層將某些元素放置在一致的位置,讓員工感到熟悉又能輕易找到想要前往的空間。
工作空間區分
做為社區核心的社交樞紐-一個可吸引人們聚集連絡空間,建立彼此的連繫與信任。
現在的工作已經失去了許多我們都渴望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我們花在螢幕上的時間比與同儕面對面的時間還要多,這正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市中心』概念能夠點燃人際互動,自然形成聚會場所,促進社交互動。市中心被設計做為聚集中心,員工連繫與協作的樞紐,可說是企業組織的焦點:公司品牌和表達使命的空間,藉以創造出共同體驗和價值觀。


市中心是一個混合使用的空間,人們可以在此進行不同類型的工作。該空間位於中心位置,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出活潑和良好的氣氛。
- 設置於分區中心的整合式科技提供一個分享公司新聞和資訊的區域。
- 提供隱私的空間讓人們可以輕鬆地轉換個人和小組工作模式。
- 一系列的配置讓人們可以聚在一起或獨自工作。
個人和團隊的家,一個低頭專心工作,同時與團隊保持連繫的地方。
鄰里空間是團隊或部門的家,在這裡,人們可以與同一團隊的人在一起,產生這個空間是自家主場的感覺,並可表達出他們的身份和目的,幫助他們規劃一天的工作,同時減輕壓力。
人們有許多工作都是在鄰里空間中進行,這些空間同時支援個人和團隊工作,以及社交連結、協作和休閒,人們可以控制自己喜好的隱私程度和舒適度,以及團隊空間,讓他們可以方便快速地與同事一對一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分享進行中的工作。
辦公室裡由數個鄰里空間組成,每個鄰里空間都經過獨特的設計,以支援進駐其中的特殊團隊需求。


鄰里空間包括多元化的空間,人們在這些空間裡進行大部分的工作,並發展出歸屬感。鄰里空間中包含不同隱私程度的工作站,供個人工作、社交和協作使用。
- 鄰近的屏風、PODS和封閉空間為個人工作提供多層次的隱私。
- 置物櫃是不可或缺的 – 提供儲物功能,是一個員工一進公司就能被預測先使用的地方,展開一天工作的起始點。
- 工作站附近的混合式會議空間,可輕易的讓人在個人專注與團體之間切換工作模式。
- 未指定功能的工作空間讓人們可以在隊友附近單獨工作。
多樣化的共用空間,讓人們在一起聚會、分享、集思廣益、協同合作,是一個能激發創意和創新的環境。
協作與創意發想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探索與實驗,而現在,協作往往同時發生在進辦公室的參與者和遠距參與者之間,這使得創造有效的協作空間更具挑戰性。在這個商業區中,人們可以使用各種共用空間,這些空間是專為支援不同種類的參與者、各種團隊規模和多種協作類型而設計的。
靈活的設定與整合的科技,讓在會議室內的參與者以及遠距參與者,都能更輕鬆地以公平的方式連絡彼此,並充分投入會議,相鄰的寧靜或專注空間 (例如:Pods) 可讓人們輕鬆地在小組與個人工作之間轉換,這對於會議前、會議期間和會議後實際的協作和活動至關重要。


商業區包含各種會議空間,可容納不同規模的團隊、不同的工作姿勢和協作類型。整個空間內都提供會議前後可使用的活動空間。
- 會議室旁邊的個人空間可讓人們在獨自個人工作和團體工作之間轉換。
- 有遮蔽的休息區可促進會議之間的社交活動、放鬆休息和專注工作。
這些社區聚集處是人們尋求庇護和喘息的地方,是個可以讓人們重新振作並照顧身心健康的場所。
由於工作可能讓人很緊張,人們需要可以逃避、休息和重新振作的場所,都市公園為人們提供一個公共場所,讓他們可以切斷連繫、重整自我、尋找靈感或享受大自然。空間配置包含個人清靜空間,人們可以在此控制外部刺激重新集中精神,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深度思考,這一點在為人類多樣性 (human diversity) 和神經共融性 (neuroinclusion) 進行設計時尤其重要,對於某些喜歡與他人聚集充電的人而言,都市公園也可以包括室內和室外的社交場所,讓人們可以建立連繫。


室內和室外的休息區可滿足個人和團體的喜好。個人空間讓人進行安靜思考和放鬆。
- 一系列的社交空間配置鼓勵人們一起放鬆。
- 低矮的座椅、富有質感的布料以及附加的隱私感所創造出的休息空間非常適合擁有神經多樣性的人們。
- 視覺與空間界限元素-屏風、置物架、遮陽棚或植栽-可創造多層次的隱私感。
專門用於個人和團體學習的公共區域,同時有組織性的和非正式的體驗,是培養終身學習的場所。
我們知道學習無處不在,但是,隨著科技的快速變化和業務需求的轉變,企業組織需要優先考慮學習和發展,以幫助其團隊成長和適應,提升技能和持續學習對於推動創新尤為重要,大學區內的空間應能讓進辦公室或遠距參與者聚在一起學習、分享和教學,這個分區還需要支援人們在課程之間跟上工作進度,這些高效能的模組化空間可支援各種學習與訓練,包括面對面進行非正式的知識分享、專注工作、指導教學和線上學習。


不同的座椅類型支援不同的學習姿勢。
- 靈活的家具、移動式和固定式白板鼓勵人們活動。
- 整合式科技可讓遠距團隊成員參與和交流。
- 公共區域提供人們一個交流連繫的地點。
- 鄰近的小空間則提供為個人學習或其他工作帶來隱私。
- 可移動的桌椅、數位工具和白板可將一個大型訓練空間分割成兩組小組課程。
以社區為基礎的設計方法: 將工作做得更好的方式
都市規劃師瞭解到,優秀的社區是以提供生活各個層面而設計的多元空間,同樣地,在工作場所中,這五個分區也能創造出多樣化且具啟發性的體驗,讓人們感受與他人的連結與交流。每個分區的搭配和比例會因企業組織而異,取決於其混合工作政策、目標和企業文化,由於這些分區是混合搭配且具彈性,因此這些多元的空間能促使人們移動、創造活力,並讓人們在工作地點和方式上有更多選擇。
活躍的社群有助於員工和企業組織的蓬勃發展。Jane Jacobs警告說,無法真正滿足居住者需求的都市規劃,會讓城市變得 ”沉悶無活力”,基本上就是變成像鬼城,”但是活潑、多元、熱鬧的城市蘊藏著城市再生的種子。”
如果企業組織不從都市規劃中汲取經驗,就有可能創造出 “沉悶、無趣” 的工作場所,以社群為基礎的設計方法提供解決方案,以創造活潑、鼓舞人心的工作空間來呼應變化,並在工作中建立蓬勃發展的社區意識。
讓我們持續保持對話!點右下角加入line接受最新訊息
您也可以線上收聽 Work Better 播客(英文) Apple Podcast | Spotify